最新消息
首頁 最新消息
設計只知道日本?看看蘇聯的“高光時刻” 2021-10-20
文章来源:由「百度新聞」平台非商業用途取用"https://fashion.sina.com.cn/luxury/de/2020-08-17/2129/doc-iivhvpwy1500406.shtml?cre=tianyi&mod=pcpager_fintoutiao&loc=39&r=0&rfunc=100&tj=none&tr=1"

  原標題:設計只知道日本?看看蘇聯的“高光時刻”,你大哥還是你大哥!  來源:日本設計小站  我們的職責是進行實驗  ——亞歷山大·羅德琴科  哈嘍大家好,我是日站君。前一陣子,俄羅斯勒熱夫戰役紀念雕塑建成的消息,結結實實的在微博上火了一把,無數人都在感嘆效果的震撼!  其實提起俄羅斯,大多數人的第一感覺應該就是“彪悍的戰斗民族”,但這座雕塑讓我們的目光重新聚集在他們的藝術上。  悲愴的英雄形象雕塑  說起紀念雕塑,在我們大部分人的印象中應該是這樣的:  或者是這樣的:  總之,主要展現了軍人的血性、堅定奮斗到底的精神,或者軍民一家親的大團結景象,但是勒熱夫戰役的紀念雕塑算是刷新了日站君的認知!  ·雕塑震撼我心!·  首先說一下勒熱夫戰役,這是二戰歷史上最悲慘、最不愿提起的一場戰役,最終蘇聯損失了170多萬的士兵贏得了這場戰役,是德國傷亡人數的4倍。  這座雕塑高25米,由600個部件組成,其中下半身飛翔的鶴群靈感來源于俄語歌曲《鶴群》,象征著犧牲的蘇聯戰士,也有雕塑下半身逐漸消失的效果,雕塑旁鏤空、銹蝕的鋼材上雕刻著17181位戰士的名字。  不同于我們見慣的奮戰場面,而是帶有一點滄桑、悲憫的感覺,這視覺沖擊力和壓迫感真的很強大了!  尤其是夕陽余暉下,微微低頭的雕塑透露著悲愴感,白骨堆出來的勝利,也真的會讓人感受到戰爭的殘酷和無力。  這座雕塑的作家科羅布佐夫來自烏克蘭,他設計這尊紀念碑的初衷是重現當年的士兵精神,“我想表現數十萬犧牲士兵中的一員,他仿佛在盯著人們問:戰爭是如何結束的?”  所以他當初在項目說明上表示,“有必要創建一個精神化的紀念碑,我們希望雕塑邊緣分解成碎片的士兵形象”。  ·兩極分化的評論·  這座雕塑的完成,在俄羅斯也同樣掀起了不小的波瀾,其中對這座雕塑的評論卻有這兩種不同的觀點!  同樣是雕塑家的謝爾巴科夫評論道,“紀念碑是從過去到未來的一個里程碑,他指示后代思考,他們的祖先在這里為了他們做了什麼,我認為,從這個意義上來說,勒熱夫戰役雕塑是真誠的”。  而不贊同的,就比如一位記者就表示,這座紀念碑描繪的是一個男性士兵,但不知道出于什麼原因,穿著一條殘缺的羽毛裙。  呃……這有點犀利了,畢竟這是藝術,該有的藝術效果還是要有的,更何況所謂的“羽毛裙”還是有寓意的,可能每個人心中的形象不一樣吧!  ·概念圖與實際的差別·  日站君了解到,最一開始呈現的概念圖并不是像現在這樣的。  看得出來,開始概念圖還是那種“雄赳赳,氣昂昂”的感覺!  不得不說,僅僅是改變成低頭的樣子、面部表情及一些細節的調整,整個雕塑的氣質都發生了變化,包括表達出的含義,即使不了解這座雕像意義的人也會感受到撲面而來的情感。  日站君認為,沖著這波強大的共情力,實際效果贏了!  蘇聯,設計史上濃重的一筆  說起設計,大家能想到的會是日本或者是西歐等一些國家,但是蘇聯的設計也并不遜色,甚至一些蘇聯設計師的設計風格至今都在影響著我們的審美。  ·代表作沒完成的偉大設計師·  談到蘇聯的設計師,一定繞不過塔特林!他曾經是一名商船的海員,在莫斯科才正式開啟他的藝術生涯,之后他擔任過圖標畫家,還是一名職業音樂家、樂團演員。  內心發出疑問,難道擁有多項技能是成為大佬的必經之路?  真正給塔特林留下深刻印象的,是畢加索一系列用實物材料創作出的拼貼作品,回到莫斯科之后他就開始嘗試,只不過用到的材料相對現代化一些,比如玻璃、金屬等材料。  他希望通過這些作品給當時貪圖享受的藝術世界帶來一次徹底的決裂!  別看大佬做過的事五花八門,這些經驗值可不是白刷的!  真正讓他名聲大噪的還是1919年接受的第三國際紀念碑的項目,塔特林拋棄了傳統的建筑形式,而是采用富有幻想性的現代雕塑形態。  紀念塔的中心體是由一個玻璃制成的核心、一個立方體、一個圓柱合成的,就像比薩斜塔那樣,傾懸在一個不對等的軸座上面,四周環繞鋼條做成的螺旋梯子。  它的內部結構會是一年轉一周、一月轉一周和一天轉一周的特殊空間。這些空間構成可以不斷地用電報、無線電等通訊手段向外界發布新聞、和公告。  但在當時出于內戰、物資匱乏、技術不到位等原因這座建筑并沒有完成。據說如果順利建成的話,會比紐約帝國大廈高出一倍!  這么復雜的設計,放到現在都是一件大工程吧!  ·攝影界與平面界的大佬·  羅德琴科的作品,大家熟悉的應該就是[無所不知的書]了吧,平面中,女郎張嘴大叫的單詞是俄語中“書”的意思,斜線的編排也會加強視覺的體現力,這則作品也讓他在蘇聯政府中獲得最大的贊賞。  這是當初課堂上的必備案例!同樣是將官方信息傳達給大眾,他的作品就非常吸睛!  雖然他早期的作品都是出于政治目的,但是后來,他也把這種藝術形式應用在普通廣告中。個人色彩特別鮮明!  除了平面作品,他當時還站在了俄國攝影界的最前端,在他的攝影作品里,你能看到各種角度,但都有一個共同點,你和圖片總有一個是失去重心的!  他還建議有抱負的攝影師,“從不同的角度,為物體拍攝幾張不同的照片,就像用眼睛看一樣。”

關鍵字標籤:神像製作
幫助企業公司有效處理商標專利事務
專利申請費用優惠中~~